欢迎来到爱必学!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爱必学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北京声乐培训:丹田音与共鸣

北京声乐培训:丹田音与共鸣

来源:爱必学

2021-10-08 18:50:31|已浏览:100次

丹田音

中国民族唱法术语。用丹田之气送出的声音称“丹田音”。我国传统唱法,非常强调“上抗其喉,下坠其丹田”或“气沉于底,贯于顶”。明魏良辅《曲律》:“但得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强调的都是“气沉丹田”的重要性。若能善调丹田之气,容易得“堂音”(即有共鸣色彩之音)。脐下称下丹田,心窝称中丹田,两眉间称上丹田。这些部位与歌唱都有直接关系,所发之音称丹田音。

什么是共鸣?

共鸣是声学的专用术语,这里讲的共鸣是专指歌唱的人体共鸣。歌唱时声带只发出一个细小的基音,要靠各部共鸣振荡与美化才能变成有一定音量、音色,有表现力的声音。人的声音共鸣器官包括全部发声系统的空腔。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

人声共鸣可分为空间共鸣(感应振动共鸣)和共振共鸣(强迫振动共鸣)。以软腭为界,可分为上部共鸣区(鼻腔、鼻窦、鼻咽腔)和下部共鸣区(胸腔、喉腔、咽腔和口腔)。还可以分为头腔共鸣(鼻腔、鼻窦、鼻咽腔)、口腔共鸣(口腔、口咽腔、喉腔)、胸腔共鸣(气管、支气管、肺部)。在训练上还可以分为可调节共鸣腔(咽腔、口腔)和不可调节共鸣腔(鼻腔、鼻窦、胸腔)。各个声部在歌唱时,必须具有三种共鸣的混合效果(立体声感)。但是不同声部可以某种共鸣为主,在高低声区移动时,用上下共鸣递增递减的方法调整音色。如高音声部可以头腔共鸣为主,低音声部可以胸腔共鸣为主。若使用单一共鸣会给人一种声音单调、上下不统一和不通畅之感。因此应使用全腔体混合共鸣为佳。

若详细分类共鸣,还可以分成五个部位,即头腔共鸣空间,由额窦和蝶窦组成;鼻腔共鸣空间,由鼻咽腔和鼻腔(上颌窦、筛窦)组成;口腔共鸣空间,由口咽腔和口腔组成;喉腔共鸣空间,由喉咽腔和喉腔组成;胸腔共鸣空间,由大气管和肺的上部组成。但主要的共鸣腔体是口腔和喉腔。喉不仅是一个发声体,还是重要的共鸣体。在声门上边有一个由楔状软骨支持,由杓会厌襞形成的类似环状的空间,嗓音中明亮的“呜响”,即相当于2800赫兹(女声在3200赫兹,男声在2800~2900赫兹)的高共振峰音就产生在这里。

相关内容推荐:

开学季 | 音乐会、大师课、WORKSHOP,9月福利一键领取!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