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必学!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爱必学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幼儿节奏感知能力与表达的培养方法

幼儿节奏感知能力与表达的培养方法

来源:爱必学

2021-11-01 17:17:59|已浏览:80次

一、将声音融入到音乐中,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声音是幼儿对世界感知最快的途径,幼儿可以将对声音的模仿融入到音乐中去,既能提高音乐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节奏感知能力。

二、把肢体动作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

幼儿生性好动,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时,可以将他们日常的跑、跳等动作加入到音乐的教学中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对幼儿进行分类指导,对于行动灵敏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多活动四肢,利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对于活动缓慢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分解部分动作,让他们也能参与其中,从整体提高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

三、把语言融入到节奏感中,利用朗诵掌握音乐节奏

音乐和语言能力密切相关,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节奏的体现,教师可以从语言出发,通过朗诵练习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幼儿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儿歌,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节奏的韵律,帮助幼儿感受节奏的变化,进而帮助其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

四、利用日常器具进行打击乐教学,直观培养幼儿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来展现不同的节拍,以此来满足幼儿对节奏感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教师现场利用道具的击打,产生的不同的声音,能使幼儿更为直观的感受节拍和节奏,从视觉和听觉上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与共鸣,这种方式以最直接的形式向幼儿展现了节奏感的强弱,便于幼儿直接了解节奏感,促进音乐教学的顺利展开,对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五、设置音乐情境,组织音乐活动,激发幼儿音乐细胞

幼儿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参加一下文艺演出或演唱比赛,让孩子身处在音乐的环境中,亲身感受音乐带来的视听享受,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主动去了解音乐,喜爱音乐,这是对培养孩子节奏感知能力的基础性前提。教师可以阶段性的组织孩子进行音乐比赛,不论是歌唱水平,还是舞蹈水平,都会随之有所进步,每首歌曲的不同节奏,都是孩子对音乐的不同体验,在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的同时,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创造幼儿情感世界的新体验,使幼儿能更好的建立与教师和伙伴之间的信任。

相关阅读: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


让孩子们的成长与世界同步 400-6688-773
商务合作:pub@mxsy.cn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