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17:18:05|已浏览:71次
歌唱中“六字定律”是对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的概括总结和协调统一,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六字定律”的主要内容是“哼着”“开着”“叹着”。“哼着”是指歌唱中的共鸣,为了我们在歌唱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声音位置,所以要时刻哼着唱,这样才能获得头腔共鸣;“开着”主要指口腔状态,歌唱过程中口腔状态要时刻处于打开的状态;“叹着”主要指气息,歌唱中的气息与叹气的感觉相似,如果同学们在演唱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运用气息,可以用叹着唱的方法练习,体会歌唱过程中气息的运用。
一、六字定律中的“哼着”
“哼着”主要说的是共鸣。共鸣是声音向外传递的最佳途径,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腔体要开,头腔要开,主要指头腔要打开,也就是“眉心”的位置要开,用哼鸣的方法找共鸣点,哼的位置就是声音的位置,把声音叹在气息上的同时集中在“眉心”,但并不是集中在“眉心“就结束了,而是以“眉心”为起点向外向上“抛”出去,用这样的方法将头腔共鸣打开。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是将每一个字都以“眉心”为起点,向外向上“抛”出去。“抛”的同时特要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从上口盖到笑肌到眉心,三点成一线的向外“抛”。只有歌唱腔体的畅通,才有气息的通畅,只有有通畅的气息支撑的声音,才能又“远”又“圆”的向外传递。可见,歌唱腔体打开对歌唱效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而哼着正是打开歌唱腔体的最好的办法。
歌唱中的“哼鸣“它同一般的“哼鸣”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要求在“哼鸣”的时候喉咙要放松,把“哼”的感觉叹在呼吸上。但在“哼鸣”的时候注意: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使用面部表情之时不能影响声音,这样共鸣的位置就能保持,使声音能够统一,不“里出外进”。“哼鸣”时我们分“大哼鸣”和“小哼鸣”两种练习,“大哼鸣”就是在“哼”的时候有小声哭泣的感觉,从上向下叹唱,把声音叹在气息上,这样使“哼鸣”不脱离气息,形成一个歌唱的整体,且声音宽厚。练习“小哼鸣”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点,唱起来声音明亮,有一个“心”,便于咬字,动作灵活,更适合民族歌曲唱法。无论“大哼鸣”还是“小哼鸣”练习时要注意喉咙打开和气息深度的保持,否则容易气高、喉紧、声音尖,穿透力不强。
在练习“哼鸣”时用“大哼鸣”声音更开一些,比较圆润,掩盖色彩更多一些,声音与呼吸容易平衡,形成歌唱的垂直状态。在歌唱中是运用大“哼鸣”还是运用小“哼鸣”也可以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而选择。
练习好哼鸣很重要,歌唱中哼鸣的位置找到了,共鸣的位置也就找到了,所以在歌唱时一定要“哼着”唱。
二、六字定律中的“开着”
“开着”,也就是歌唱中的口腔状态。口腔状态开就是要求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口腔要处于打“哈欠”状态,即软腭提起、小舌头提起、笑肌提起。口腔状态是科学的发声方法的中心,口腔也是歌唱腔体的中心,口腔状态位于上支点(头腔共鸣)和下支点(气息)的中间,口腔位于小腹和眉心的中间,所以口腔状态不开就很难做到气息和声音的通畅。口腔状态要“开”要“松”处于打“哈欠”状态,积极、兴奋、松弛,软腭提起、小舌头提起、笑肌提起。在演唱时口腔要时时刻刻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不论怎样“咬字”“吐字”口腔状态都不能动,不能懈怠。打开口腔状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微笑,一种是打哈欠,要通过专业训练,加强两种打开口腔状态的有效方法。
三、六字定律中的“叹着”
这个“叹着”主要是指歌唱过程中气息的运用。
声乐,科学的发声方法中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气乃声之源,声乃气之本”。可见气息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吸气时,气息通过鼻、口、胸腔、横隔膜处进入丹田,这是气息进入体内行走的路线,这个行走路线也就形成了歌唱腔体,在歌唱时正确地运用气息就要做到气息的“通畅”,要想让气息通畅就要保持吸气路线畅通。
在吸气之前要挺胸、抬头、展肩,整个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嘴略张开,五官处于很兴奋的状态,上腭提起。把自己从口腔到胸腔再到腹腔想象成一根很通畅的管子,一直把气息吸到小腹(丹田),腰的周围是撑起来的,这才是呼吸的正确状态。
在歌唱过程中正确的气息是:以小腹为起点,向下垂直,我时常告诉学生要“叹”着唱,歌唱时的呼吸运用“叹气式”呼吸法,一张口唱首先要想的就是小腹,感觉自己的嘴没有长在嘴的位置上而长在了小腹的位置上,这样才能获得“深”气息,在歌唱过程中把小腹做为一个支点(即“下支点”),才能正确运用气息。运用好气息在演唱中十分重要,气息“通畅”就是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运用气息演唱,以气息来实现对声音的支持,以气息支持声音就是说声音的动力只有气息,这样可以避免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该用力的地方用力,以免导致歌唱技巧的错误。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