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必学!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爱必学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童声训练的八字决“松、杨、竖、拢、上、下、变、开”

童声训练的八字决“松、杨、竖、拢、上、下、变、开”

来源:爱必学

2021-11-01 17:19:08|已浏览:60次

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歌唱时,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使喉结上升,堵向喉峡,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的共鸣。唱高音时常见的错误方法是伸长脖子,突出下巴,同时舌往上凸、后缩,于是歌声被堵在里面,紧张、僵硬。为了帮助下巴放松,防止下巴突出,唱高音时(或旋律大跳时)应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使喉结往下,歌声则易畅通。

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注意力集中,能够迅速进入形象或角色。在演唱姿势与精神状态上有马上就要“起飞”似的感觉,嗅觉区打开,保持闻花香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提颊以获得歌声的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充状态,小腹微收,使歌声获得自然深沉的、较有充足的气息支持。

要形象地说明歌声“竖”可以打很多比方,如像门洞似的弧形微弓的口盖;口腔中好像含了一口水,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后牙根好似含咬了两颗小豆,一左一右;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歌唱的口型应带有“竖立感”,这些都是歌声要“竖”的形象说明,也是“竖”唱法的要领。让孩子们在练唱时用双手抚颊,可帮助他们领会竖唱的口型,也可以帮助感觉牙关是否已经打开。

声音要有集中点,在强声时较易做到,但在弱声时就比较困难,不可失去集中点,避免成为虚、散的声音。声音不可唱“散”(声音位置太前,口型太大),不可唱“咧”(口型太横)。“散”声与“咧”声在集体音响中是不易靠拢的,如果声音的位置又不高,那么这种合唱音响必然是不和谐的,也是缺乏穿透力的。

声音的点应“打”在软、硬盖稍前处。随着歌曲艺术形象,感情、性格的变化,声音的集中点可以稍移前或稍挪后。比如,雄壮严肃、立体感较强的歌曲,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后;欢乐活泼、主旋律清晰的歌声,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前。还有嘴唇极轻微地向前撮,让部分声音在口腔中“含着似的”唱法,也能帮助集体的声音更为靠拢和和谐。但这也如前所叙,必须用听觉仔细辨别,谨慎地掌握方寸,无论过度或不足都是不好的。个人声音的波动太大,在合唱中将影响集体声音的靠拢,削弱童声质朴、自然的特点,所以,应该节制声音突出的波动。

在歌唱时,声音在共鸣位置要相对提高,这是“上”字的主要含义,亦即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其次,“上”字还含有如何唱好高音的问题。关于“上”有下列几点要求:(1)在曲调进行中遇到向上的大跳,要注意声音的提位,这就是增强气息,同时仿佛唱得更为遥远了。(2)让口腔容积略微增大,同时头微低,使之有居高临下之感。(3)让声音更为关闭,比如在“啊”音中增添“噢”的成分,就可以达到这一效果。(4)唱特别高的音,应加强气息的同时,适当增加假声成分。

歌声要“竖”,而气息要“横”。“下”则气息要深,要体会用“气柱”歌唱,气柱的动力来自肚脐下的小腹。在呼气时,小腹微收,横膈膜往上,保持吸气的状态,下肋保持扩张(即尽可能减慢收缩),以这样的综合协助动作来控制与支持歌声。总而言之,歌声的动力――气息,应该从下往上,是通过腹部的下方来控制的。

童声训练应该有计划地逐步结合演唱技巧的各种变化来进行,这些变化有下列各项:各种母音的口型变换;声音的开放与关闭“声音的靠前与靠后;声音的硬起与软起;连音、断音”,快慢等速度变化;强弱等力度变化;音阶级进与琶音大跳;与艺术形象相吻合的各种声音性质的变化;对指挥的各种手势变化的灵敏、准确的反应等。

不要虚着唱,要敢于运用嗓子唱(当然不是指“喊”)。要做到敢唱首先要有较深的、不上浮的、自然的、充分的气息支持,其次要有“咬苹果”的感觉,放下下颚,打开头腔各共鸣体,关键在于牙关是否能够打开,不挤不塞才能唱通、唱开。“唱开”是指歌声有气息的支持感或“气柱感”;声音自口盖放射出来;下巴(或下颚)与喉部肌肉放松;气息合理加强;各共鸣腔体能够打开;感情充沛,声音位置较高;音量大小能够控制。

文末福利!!!如果您的孩子想要学习声乐、钢琴、美术等艺术课程,那么不妨联系一下我们美行思远少儿艺术在线老师,领取一下免费试听课哦!!


让孩子们的成长与世界同步 400-6688-773
商务合作:pub@mxsy.cn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