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必学!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爱必学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儿童音乐教育

儿童音乐教育

来源:爱必学

2021-07-23 16:40:44|已浏览:107次

美声唱法最初是指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成熟于18、19世纪的那种雅致的意大利歌剧歌唱风格。 Bet Canto在意大利中的含义是“美好的歌唱”,也被我国声乐界誉为“美声唱法”,我们一般会将其理解为,一种具有声乐美学观点、声乐技术理论以及统一的声乐教学的歌唱方法,它是一种多出现在舞台歌剧、清唱剧、音乐会的唱法。然而在西方的Bet Canto的理解是指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等人在那个时期的作品和歌唱艺术,其包括了那个时期歌唱的风格、技巧、内容、形式以及歌唱方法。

1594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诞生世界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妮》。1600年,意大利作曲家佩里与卡奇尼合作写了歌剧《尤丽狄茜》,它是第一部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乐谱的歌剧。

歌剧(opera)的产生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是指一种由戏剧(脚本)、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史最重要的元素。歌剧的剧本成为Litbretto,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aria)、喧叙调(recitative)、重唱、合唱(chorus)、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曲,以及舞蹈(ballet)等。

1607年,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创作完成了歌剧史上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上的歌剧《奥菲欧》。在歌剧中,他大量的采用咏叹调和二重唱,初步具有了a-b-a结构的咏叹调形式,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而后来在那不勒颠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的歌剧创作中,确立了具有丰富旋律的a-b-a形式的返始咏叹调在歌剧中的中心地位。

咏叹调作为一种独唱形式,往往被安排在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用以现剧中人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它是歌剧中的核心段落。咏叹调的演唱,注重优美的音质和华丽的演唱技巧,在这方面的要求往往胜于戏剧表演。在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中,戏剧表演与乐队伴奏均屈居于从属地位,剧中不用传统的合唱及芭蕾场面,而是用高度发展独唱技术。由于独唱的咏叹调要求歌唱者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优美的音质,因此,一种新风格的发声演唱方法便应运而生,这就是“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自产生以来,其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一直随着时代以及所演唱的作品的发展而发展,这种演唱方法由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是歌唱艺术中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唱法之一。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