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16:41:12|已浏览:164次
视唱练耳课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发展音乐视听方面,训练音乐思维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在歌唱、演奏、创作、研究等方而的发展.我认为,通过视唱练耳训练,会对学生在音乐表现上以及在今后的音乐学习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听觉的基础训练
视唱练耳课一直被各高师音乐专业认为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历年的教学大纲中都被列为第一、二学年的必修课程.而且课时量较另一门基础课“基本乐理’,一般要多出一倍左右.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必须要重视基础,学习音乐的基础就是对各种音乐符号的识别和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是一种存在,是人类为表达思想情感而创造和选择的,一种以声音在时间中展开为形式的艺术.乐谱即是音乐存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在传递音乐的过程中记录音乐的一系列符号.学习音乐,首先要具有识别这些音乐符号的能力.我们所指的识别符号的能力,也就是指识谱或读谱的能力.所以在开始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非常严格的训练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乐谱、使用乐谱,准确地表达音乐. 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的人,或根本就不识乐谱的人,可以想象,当他演唱或演奏乐曲时只能靠直觉的模仿,不可能了解和体会乐曲中的音乐组织和结构.如儿童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会了一两首歌曲一样.因为不识乐谱,从而不会用正确的音乐记忆对音乐加以理解,所以很快地就忘掉了一培养学生这种理解和记忆,正是视唱练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视唱练耳课中,专业教师们一般把它划分为两部分:视唱、练耳(包括听觉分析).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把听觉分析单独列为一个独立部分,即把视唱练耳课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视唱;2、练耳;3、听觉分析.视唱是看谱即唱,做到音高、节奏的准确性,并可获得丰富的音乐语言和重要的感性认识.练耳即是听觉上的训练.主要来自感知上的听记,辩明各种单音、音程、和弦、短曲调及多声部短曲调等.听觉分析是学生在已知音乐概念的前提下,由教师运用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的“种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变为理性的概念,实施为实际的、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发展音乐的听觉及快速的反应.实践证明,听觉分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训练,可使学生在乐谱的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存在着不同的途径,也有人用其它的办法来达到表现某一些音乐的目的,如通过传唱,通过模仿音带等.但我认为,只有用正确的音乐语言来进行思维.才会有对音乐的真正体验.所谓“音乐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审美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套音乐表现感情的体验,首先应是内心音乐语言的体验.没有内心的音乐,就不会对音乐有完整的体验.没有接受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并具备了一定水平的人,当然就不会对音乐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而且会对音乐的其它科目学习产生局限性.因为音乐不是音符的简单堆砌,它还需要演唱,演奏者对它用正确的理解来表现。创作,才能使音乐富有生命. 视唱练耳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同时它也做为最基础的音乐课程。但它决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音高、节奏等简单的组合,单纯的训练.它应该是一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实际应变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独立地识谱,处理、分析所接触到的一切音乐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上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在听记、视唱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乐谱的识别能力,来进行正确的音乐思维,使音乐内容得到更加完整、准确的表现。
三、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视唱和练耳是相辅相承的,在内容安排上要尽可能包涵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的、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思潮的音乐语言.随着程度的提高、视角的拓宽,学生会在内心、思维当中对音乐表现方面得到逐步的提高.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让学生懂得,能够做到准确地表现音乐的内涵,首先要在内心起作用.唱是音乐体验的原型,所以在视唱、背唱练习曲时,唱准音高和节奏是最起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和理解,将作者提供的表情符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通过视唱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 听记又是一种想象力的体验.让学生懂得,乐潜不是一个静态的对象,它的再现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系统.如速度的选定、乐曲的流畅起伏、休止及高潮的处理,都需要有深刻的体验.有了这种教学指导思想,就可能使学生在音乐的体验、理解及表现意识方面得到飞跃,进而达到内心阅读乐谱的能力.这不仅是提高音乐记忆的好方法,而且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体验、品味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上,为今后表现不同风格的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还必须同时联系到艺术情趣,进行理解的分析.这是对乐谱的另一种深层次的理解.掌握音乐知识是基础,深层次的理解是目的.没有表层的掌握也就谈不上深层次的理解. 随着程度的提高,还要引导学生在更多深层方面的理解,包括乐感的引发,风格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感知,对乐曲的情感、形象的表现等等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