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必学!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爱必学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换声区造成合唱音准问题及解决办法

换声区造成合唱音准问题及解决办法

来源:爱必学

2021-07-23 16:41:51|已浏览:121次

声乐艺术追求统一的音色和通顺的声音线条,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通过淡化“换声区”的概念,努力为演唱者建立起统一的声音状态,即各声区之间无缝连接、上下通畅。尽管如此,声音上的“换声”现象依然不能完全消失,因为“换声区”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每个声部、每个人的换声区情况均不相同,有人表现为某几个音,有人表现为某一个音,我们称之为“换声点”。

从理论上讲,声音至少要经过两次换声,第一次是由低音区(胸声区)向中高音区(口鼻腔区)过渡时,由于此时声带的张力不算很大,声带边缘振动的情况尚未形成,演唱者能够轻松掌握,故此次换声不甚明显,因此对音准也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第二次“换声”出现在中高音区(鼻咽腔区)向高音区(额窦、蝶窦腔区)过渡时,由于此时声门阻气能力加强、咽肌收缩、声带变薄、声带边缘振动的情形出现,加上头部腔体张开,演唱者必须用“关闭”(Close)的手法才可以把声音唱到头腔去,如果喉部肌肉及声带的张力调节不准确,不仅影响演唱者的音色统一,还容易在音准方面出现问题。其表现特点为:声门阻气能力过大,音准就容易偏高;声音往后靠的太多,音准就容易偏低。

解决的办法是:

1、声音进入头声区之前,先要在心理上做好气息与肌肉力量的准备;

2、提前做好母音的变形工作,由其是窄母音一定要宽唱,所有母音要以“喔”的感觉为原型,这样才能顺利渡过声音的换声区。意大利著名声乐理论家凯.莎莉首次提出以母音变形的方式来完成中高音区转换的概念。如今这一观念正在被更多的声乐家所接受,为建立统一的中高音区有着积极地意义。掌握好“换声区”的技术要领,不仅提高了演唱者的技术能力,开拓了演唱者的有效音域,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换声区”而引发的音准问题。

相关内容推荐:

合唱排练中影响音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MAXKID夏令营 | 暑假嗨一夏,声乐 艺术创造营全面启动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