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16:42:00|已浏览:152次
误区一:过分强调绘画技巧,轻视想象
有的家长因孩子画的不圆、不方、不正而懊恼,这实际是没有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
儿童画画哪里有什么技巧,它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单纯教给孩子们绘画技巧会把孩子吓跑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期是大胆的想象力开始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脑思维模式很容易形成并可永久保持,因此在儿童美术课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二: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
现实中,儿童常被要求学画一定要“象”,横要平,竖要直,把画画得“象”与“不象”作为学画的终极目标,这样会导致孩子画画的胆子越来越小,又擦又改,谨小慎微,匠气十足。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画的小猫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画得不一样呢?”
把儿童美术课堂当作“照相机功能”来简单看待,导致很多有主见的儿童因为“画得不像”,而断送了继续学习美术的机会。
孩子们在画得像与不像的问题上与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孩子画画凭的是直接感受,他们认为只有突出主要的,夸张重要的就是最像。如:孩子画踢毽子的腿会比不踢的腿要长,画吃蛋糕的嘴比平时的嘴张得要大。孩子追求的像并不是生活中镜子般的真实。所以,家长在看孩子的画时,不要拿画上的形象与真的比。
家长应该更新观念,其实幼稚也是一种美,认识儿童学画的幼稚性和合理性。儿童手指小肌肉发育得不够完全,画出来的物体形状虽然不准确,但形的“不似”却成全了“神似”,这种离形求神的画法,或者“似与不似” 之间的画法,更显得纯真可爱。我们鼓励孩子们认真大胆,顺其自然的画,画出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的心意。
误区三:追求成熟美
让儿童统一去临摹成年人的作品或一些公认获奖作品,这无异于剥夺了孩子个体经验和创造的权利,犹如让儿童吃营养不良的精神快餐,终究会因方法沉闷而留下后遗症。
误区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部分家长在孩子绘画时,习惯于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形成定势思维。家长看到孩子把小草涂成黄色或红色就硬要孩子改成绿色,看到鱼画在天上,就告诉孩子鱼应该画在水里,粗暴的扼杀孩子的想象,儿童学画不应只学画“看”到的,更重要的学画“想”到的。只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才是儿童内心的写照。
误区五:拔苗助长
部分家长曾问:“老师,我们的孩子现在为什么不学素描,画石膏像,学油画,早起步早学会!”
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迫切希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想法违背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从近倒远的规律,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儿童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划地写字,往往要到8岁以上才能做到。
相关内容推荐:
MAXKID夏令营 | 暑假嗨一夏,声乐 艺术创造营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