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16:42:32|已浏览:178次
给孩子听听儿歌就是音乐教育
很多家长通过网站或者手机直接搜索下载儿歌,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孩子应该选择怎样的音乐,大多数父母还没有一种要去探索孩子特点和音乐需要的意识。而更多的父母由于工作太忙,随便下几首儿歌给孩子听便觉得这就是音乐教育了,然而,被动的听音乐并不能让孩子更聪明。
过度关注某一技能的资格证书和奖杯
一般孩子4-5岁时,父母会开始考虑是否要让孩子学习某一乐器,但往往很多父母只是随波逐流。如今以考级为学习目标、老师的绩效和学生考级通过率挂钩的音乐培训机构不在少数,学习目标导致学习内容千篇一律、音乐教育变成工厂流水线一样,对孩子的创新思维、个性化培养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家长随波逐流
由于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以及当今社会竞争的异常激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不少家长受速成心态唆使而刻意追求子女成功的目标。所以不少家长盲目地希望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能一鸣惊人、光宗耀祖。他们节衣缩食为孩子购置昂贵的乐器,希望自己的宝贝能成为当代的莫扎特、贝多芬,却忽视了孩子在探索周围世界时那种多元化、广泛性的正当需求。一些家长不依孩子的兴趣为先导,不了解孩子的爱好特长,看见别人家孩子学乐器,自己孩子根本不想学,甚至五音都不全,却还要逼迫孩子继续练习。我们必须明白,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如果脱离实际,如果缺乏愉悦,将是不成功的教育;同样,孩子极不情愿地学习,不但学不到什么东西,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教师“一视同仁”
当今社会的音乐普及教育鱼龙混杂。有些教师不分幼儿年龄大小,千篇一律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是除了极少数有天赋的孩子能够最终走向成功之外,大多数孩子都无功而终。家长不仅搭进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最重要的是孩子只能在音乐殿堂的门前徘徊,始终走进不了音乐的广阔天地。幼儿的潜在感知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特点,发挥孩子的潜能,开拓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单一和枯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乐感,拓展他们的音乐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关内容推荐:
MAXKID夏令营 | 暑假嗨一夏,声乐 艺术创造营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