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必学!

全国切换城市

咨询热线 13552901487

爱必学 > 新闻资讯 > 兴趣爱好 >  儿童音乐会:合唱中的咬字吐字要做到哪几方面?

儿童音乐会:合唱中的咬字吐字要做到哪几方面?

来源:爱必学

2021-07-23 16:42:57|已浏览:142次

谁能在前面嘴不动的状态中,在咽腔后面把中国字咬清楚,谁才有真功夫。所以,合唱中的咬字吐字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 横字竖咬。横字是指韵母读音口型较横的字。不论是单韵母还是复韵母,其发音特点具有横的趋向,如展唇音韵母i、e、er构成的字,合唱中要尽量统一上下打开口咽腔“竖”着吐韵母,发挥后咽壁的挺立、稳定作用,使口咽腔保持圆和竖的形态,修复横向韵母读音的扁、薄、单的不足,减少口型的变化幅度,贴着咽壁吸着唱,使声音横竖得当、音色柔美、贯通统一。

2. 竖字横咬。竖字是指韵母多为圆唇发音,口型趋于竖的字,称其为“竖字”,如字腹是u. o .yu的字都是竖字,读音呈圆唇型,它们发音有“竖”的取向,发音部位靠后,色彩暗淡,声音虚、空,倒,穿透力差,字音不清,有声包字现象,对这类字,合唱中要尽量统一采用竖字横咬的方法。如不改变“竖”的一面,这些字就与其它字的声音在音色、线条方面产生较大差异。为求得比较统一的线条与相对一致的色调,保证字音纯正清晰,吐字时尽可能把园唇适当放松,不过分拢唇,让上牙带动上腭抬起,并向左右扩展。

3. 前字后咬。前字是指韵母在口腔靠前部位发音的各字,比如齐齿呼i、in、ie与撮口呼ü等,由于前韵母舌位高,口腔内空间容量小,声音虽然明亮但会出现尖、白、扁、窄、小等声音,还容易产生字包声,不利于声音的发挥。为了保持声音色彩圆润、柔婉、宽厚、明亮、自然,更富于艺术表现力,常常需要把前韵母发音部位进行歌唱式后移,即韵母发音由齿前向硬腭移动,促使声音竖起来,保持吐字的相对统一。

4. 后字前咬。后字是指韵母在口咽腔靠后部位发音的字,比如开口呼的o、e、ao、ang等,由于此类韵母着力于喉部,发音时咽腔、喉腔要充分打开。这些字音浑厚、饱满,但声音沉闷、笨重,韵母色调比较暗淡,声音容易后倒,歌唱的灵活性差,还会产生声包字现象。为此,合唱个体要尽量采取后字前咬方法歌唱,使发音部位稍向前移,即发音由喉部向后咽部歌唱式移动,增加声音的弹性、韧性,让声音色彩更加明亮,更具有穿透力。

相关内容推荐:

MAX-Camp北京 | 八月启动,艺术音乐主题研学营,学玩间认知山海

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如需了解最新相关信息请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 相关阅读